7月20日下午,“非遗新时代·传承人对话”系列活动第四期——石湾陶艺与现代生活在我馆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佛山市博物馆、市非遗中心承办,由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协办。
主持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 张雪莲
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应如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石湾陶塑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廖洪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潘柏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区级非遗传承人封伟民,我馆副馆长李燕娟,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总经理严俊等领导嘉宾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言。研讨会由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雪莲主持,就石湾陶如何与现代生活结合、如何传承与创新、如何培育新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应如军
市文广新局应如军副局长提出政府将从三个方面提升石湾陶艺的传承和传播:1、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围绕博物馆之城实施,对场馆新建、改建、举办展览活动等加以资金扶持;2、提升传承能力的建设,通过“小手拉大手”、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拓展传承人员;3、创新传播的方式,如潘柏林大师今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范安琪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通过这样的传播方式把石湾非遗项目传播出去,让非遗与生活密切融合才能走得更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石湾陶塑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廖洪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廖洪标从自己60多年的创作经历中体会到:石湾陶塑艺术入门容易,要做好很难。他总结出两点:1、表现的作品要有艺术灵魂,2、陶艺创作者要去体验生活,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石湾陶塑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 潘柏林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潘柏林提出石湾陶艺要开办学校,要提升理论,综合全体大师的能力将技艺传承下去。非遗传承不但要培育下一代,还必须有创新,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立意创新,手法创新,作品才能跟上时代。跟上当前的思想,目前石湾陶艺的创新力度还不够。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石湾陶塑技艺区级非遗传承人 封伟民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区级非遗传承人封伟民说,石湾陶艺的题材相当丰富,表现方法也很多,人物的衣纹、表情、釉色等的处理,这些对于一个刚入行的人来说难度特别大,这样也阻碍了它的传承。现在石湾陶艺的传承方法比以前多了,但创作者投入到陶艺创作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时间还用于宣传、销售等,这一定程度也影响到了陶艺的传承。陶艺作品需要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
青年女陶艺家 范安琪
青年女陶艺家范安琪认为石湾是一个很宽容的产区,因此吸引了众多外来陶艺家,陶艺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表现对当下社会的深刻感受。
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副馆长 李燕娟
我馆副馆长李燕娟认为博物馆的推广是深远的,它的宣传不会是立杆见影,我馆多年持续举办展览,并通过外展让石湾陶艺影响到各地,对石湾陶艺的传播和整个行业的发展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总经理 严俊
新石湾美陶厂有限公司总经理严俊讲述了企业如何结合现代生活进行产品创新,通过设计包装让作品融入老百姓的现代生活。他现场带来了几件作品,都是结合现代生活创作的文创作品,如佛山狮头、酒瓶。
佛山市红狮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景豪
红狮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景豪结合他们在贵州、湖南等地的施工案例,讲述公司为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而对产品作调整。
佛山市非遗专家委员会传统技艺专家 刘孟涵
佛山市非遗专家委员会传统技艺专家刘孟涵提出石湾陶作为民窑,之所以能长盛不衰,是由于根据民众需要生产,当代石湾的陶需要创作更多年轻人喜欢的作品。
佛山市大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彪
大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彪指出石湾陶艺要做好三点:一是普及,要让人们知道石湾陶艺,知道其作品妙在何处;二是授徒,陶艺大师们要给予徒弟更多的机会,包括宣传、交流、作品展示的机会;三是石湾陶艺的核心元素不能丢。